牛耳-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牛耳
【出典】 《左传·哀公十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于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卫石魋。’武伯曰:‘然则彘也。’”晋·杜预注:“执牛耳尸盟者。”《周礼·夏官·戎右》:“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赞牛耳,桃茢。”东汉·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耳者盛以珠盘,尸盟者执之。”
【释义】 古代诸侯结盟,割牛耳取血,歃血成礼。由主盟者执盛牛耳之珠盘。后世用执牛耳泛指领先、居首的人。
【例句】 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刘克庄《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2595)此词为酬和吴叔永(泳)之作。吴氏在词中称颂刘克庄的文才,刘克庄在这首词中以“让君牛耳”为喻,自谦诗才不如吴泳,甘拜下风。
牛耳-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牛耳ㄋㄧㄡˊ ㄦˇniú ěr②盟主盟主①牛耳朵。《山海經.北山經》:「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②古代諸侯會盟時,盟主割牛耳取血,分與諸侯宣誓,以表守信。後稱居領導地位的人為「牛耳」。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身為大臣義當死,城下師盟愧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