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狼顧ㄌㄤˊ ㄍㄨˋláng gù①狼天性機敏狡詐,走路時常回頭觀看動靜。狼顧比喻人有所畏懼。《史記.卷六九.蘇秦傳》:「夫一齊之彊,燕猶狼顧而不能支。今以三齊臨燕,其禍必大矣。」漢.賈誼〈說積貯〉:「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②長相特異,能如狼將頭轉向正後方而身體不動的人。《晉書.卷一.宣帝紀》:「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狼顧相,欲驗之。」
狼顧-辞源3
【狼顧】㊀狼懼被襲,走常反顧。因以狼顧比喻人有所畏懼。吳子 勵士:“今使一死賊伏於曠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㊁形容貪婪地企圖攫取。晉書 王導傳史臣曰:“於是 王敦内侮,凴天邑而狼顧。”㊂形容人的異相,頭反顧形似狼。晉書 宣帝紀:“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