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猶太人ㄧㄡˊ ㄊㄞˋ ㄖㄣˊyóu tài rén分布於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游牧民族。為閃族的一支。曾建立以色列國及猶太王國,後為羅馬帝國所滅,數十萬人民慘遭殺害,其餘人口則被迫遷徙,散居世界各地。由於中世紀歐洲的基督宗教國家均極端排斥猶太人,猶太人無土地所有權,故多從事商業和金融業。流亡時,盡力衛護傳統民族文化、宗教,特別重視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十九世紀後期,發起「猶太復國運動」,捐獻資金,購買巴勒斯坦的土地。西元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正式成立以色列國。也稱為「希伯來人」。
開封猶太人及其宗教 -中国文化史辞典
漢唐時期,已有猶太人遷來中國,但比較集中的是在北宋時期,當時有一批猶太人經官府批准留居開封。據明弘治二年(1489年)開封猶太人所立碑文記載,他們出自天竺,奉命而來。有李、俺、艾、高、穆、趙、金、周、張、石、黃、李、聶、金、張、左、白十七姓等,進貢西洋布於宋。“帝曰:‘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因而開封成了古代猶太人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他們信奉自己的宗教“一賜樂業”教,並於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建立了禮拜寺。估計當時開封猶太人約500餘家、2500人左右。清初尚有“七姓八家”,合計一千人。此外寧夏、南京、揚州、杭州、泉州、蘇州、北京亦有少量猶太人,不過有的已皈依了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