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汉语大词典
王政1.国君的政令。
●《礼记·丧大记》:“王政入于国。”
●孔颖达疏:“王政入于国者,谓王政令之事入于己国也。”
●南朝梁沈约《与徐勉书》:“及昏猜之始,王政多门,因此谋退,庶几可果。”
●清孙枝蔚《蜈蚣》诗:“花冠颇可备驱除,无论王政须多畜。”
●郭沫若《匪徒颂》:“反抗王政的罪魁,敢行称乱的克伦威尔呀!”
2.犹王道,仁政。
●《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赵岐注:“言王能行王道者,则可无毁也。”
●《后汉书·张辅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
●宋曾巩《饮归亭记》:“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
王政君-中華語文大辭典
王政君ㄨㄤˊ ㄓㄥˋ ㄐㄩㄣwánɡzhènɡjūn人名(70B.C.-13A.D.),世稱「元后」,西漢魏郡元城(河北大名東)人。元帝劉奭皇后,成帝劉驁生母,王莽姑母。元帝即位,立為皇后。成帝即位,尊為皇太后。河平二年(27B.C.)其兄弟五人同日封侯,王氏一門,至此專攬朝政。哀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哀帝死,召王莽入朝為大司馬。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後莽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更其稱號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