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璫-中華語文大辭典
琅璫琅珰ㄌㄤˊ ㄉㄤlánɡdānɡ1.〈書〉拘禁犯人的鐵鎖鏈。[例]柏臺霜氣夜淒淒,風動~月向低(宋‧蘇軾〈獄中寄子由詩〉二首之一)。2.〈書〉擬聲詞。模擬金屬互相撞擊的聲音。[例]夜深殿突兀,風動金~(唐‧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四首之三)。∥也作「鋃鐺」、「郎當」。
琅璫-辞源3
【琅璫】亦作“琅當”、“瑯璫”。㊀用鐵鎖鏈鎖住。漢書九九下 王莽傳:“其男子檻車,兒女子步,以鐵鎖琅當其頸。”文明小史九:“把一班秀才一齊鐵索琅璫提了上來。”㊁象聲詞。形容金屬或玉器相碰擊的聲音。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九 大雲寺贊公房之三:“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琅璫。”宋 蘇軾 蘇文忠詩合注一 舟中聽大人彈琴詩:“風松瀑布已清絶,更愛玉佩聲琅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