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典故小词典
也作“用舍行藏”、“用行舍藏”、“行藏用舍”。这是儒家的一种处世态度: 被任用时,就来做一番事业;不被任用, 就退隐林泉。
〔出典〕《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唯我与尔有是夫。’”( 尔: 你。是: 此, 这,代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种品质。夫:语气词。)
〔用例一〕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所以他们采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态度。
〔用例二〕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谭诗·纪存》:“余亦有《团扇》诗赠先生( 指阮元) 云:‘用舍行藏要及时, 制成团扇寄相思。’”(这里以扇的“用舍行藏”比人的“用舍行藏”。)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中华成语大词典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拼音】:yòng zhī zé xíng,shě zhī zé cáng
解释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出处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示例
近义词
用行舍藏、用舍行藏
反义词
语法
作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