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辞源3
【畫龍】圖繪龍的形象。隋書 禮儀志三:“轜車,三品已上油幰,朱絲絡網,施襈,兩箱畫龍。”宋 郭若虚 圖畫見聞誌一 論製作楷模:“畫龍者,析出三停,分成九似。”明 毛晉 注:“角似鹿,頭似駞,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又 論畫龍體要:“自昔 豢龍氏殁,龍不復擾,……人不可得而見也。今之圖寫固難,惟以形似,但觀其揮毫落墨筋力精神。”
畫龍點睛-中華語文大辭典
畫龍點睛画龙点睛ㄏㄨㄚˋ ㄌㄨㄥˊ ㄉ丨ㄢˇ ㄐ丨ㄥhuàlónɡ-diǎnjīnɡ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梁》記載:南朝梁畫家張僧繇(丨ㄡˊ yóu)在金陵安樂寺牆上畫了四條龍而不畫眼珠,說畫上眼珠就會變成真龍飛走。人們不信,硬要他畫上。結果他剛給兩條龍點上眼珠,這兩條龍就飛走了。後用「畫龍點睛」比喻說話、創作等在關鍵之處點明要旨,會產生激活整體的作用,使通篇變得更精彩傳神。[例]這真是~之筆|你只要~地點撥一下,他就會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