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中華語文大辭典
畫龍點睛画龙点睛ㄏㄨㄚˋ ㄌㄨㄥˊ ㄉ丨ㄢˇ ㄐ丨ㄥhuàlónɡ-diǎnjīnɡ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梁》記載:南朝梁畫家張僧繇(丨ㄡˊ yóu)在金陵安樂寺牆上畫了四條龍而不畫眼珠,說畫上眼珠就會變成真龍飛走。人們不信,硬要他畫上。結果他剛給兩條龍點上眼珠,這兩條龍就飛走了。後用「畫龍點睛」比喻說話、創作等在關鍵之處點明要旨,會產生激活整體的作用,使通篇變得更精彩傳神。[例]這真是~之筆|你只要~地點撥一下,他就會明白的。
畫龍點睛-辞源3
【畫龍點睛】唐 張彦遠 歷代名畫記七:“(梁)武帝崇飾佛寺,多命 (張)僧繇畫之…… 金陵 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卽飛去。’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後比喻在詩文中用一二精闢的詞句點明要旨爲畫龍點睛。清 楊倫 杜詩鏡銓 凡例十四:“詩貴不着圈點,取其淺深高下,隨人自領。然畫龍點睛,正使精神愈出,不必以前人所無而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