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極-中華語文大辭典
登峰造極登峰造极ㄉㄥ ㄈㄥ ㄗㄠˋ ㄐ丨ˊdēnɡfēnɡ-zàojí登上高峰,到達最高點。比喻到達最高境地。[例]他的書法藝術造詣,可以說已經~。
登峰造極-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登峰造極㊣ㄉㄥ ㄈㄥ ㄗㄠˋ ㄐㄧˊdēng fēng zào jí出神入化出神入化、超凡入聖、盡善盡美盡善盡美造極登峰造極登峰釋義本指登上山峰,到達絕頂。比喻成就達到極點或造詣高深精絕。#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典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佛經以為袪練①神明,則聖人可致。簡文②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③?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注①袪練:淨化磨練。袪,音ㄑㄩ。②簡文:即東晉簡文帝司馬昱(西元320∼372),字道萬。元帝少子,封琅邪王,後徙封會稽王。廢帝太和元年為丞相,而無建樹,大權歸桓溫。後桓溫廢廢帝,改立昱。在位期間,留心典籍,長於清談。在位二年,廟號太宗。③不:同「否」,表詢問之意。參另可參考:晉・郭澄之〈郭子〉(據《續談助・卷四・殷芸小說》引)典故魏晉南北朝時,文人崇尚清談,盛行品評人物,所以記述名人軼事的「志人小說」也流行當時。此類小說採集過去及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逸事,加以編撰,很能反映各類人物的面貌,間接表現出當時的社會民情。南朝宋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則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本書依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共三十六門,均為簡潔雋永的短篇,長者數行,短者僅二、三十字,但因善於把人物的語言與情態相結合,並使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技巧,較之一般志怪小說,更富文學價值。在《世說新說・文學》中記載了關於晉簡文帝的一段話。簡文帝篤信佛教,研究佛經,見經上云如果淨化磨練自己的精神,就可以成佛。便有所感觸的說道:「不知道照這樣去做,是不是馬上就可以達到登峰造極?不過我以為平日薰陶磨練的功夫,應該仍然不可荒廢啊!」成語「登峰造極」就從原文摘錄,比喻成就達到極點或造詣高深精絕。書證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佛經以為祛練神明,則聖人可致。簡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源)②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八・神品》:「(王羲之)尤善書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③宋・楊萬里〈答葛寺丞書〉:「煙霞為我驩喜,松竹為我鼓舞。便如揖絕俗出塵之標,聆登峰造極之論。」④《續談助・卷四・殷芸小說》引《郭子》:「佛經以為祛治神明,則聖可致。簡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冶之功,故不可輕。』」⑤清・田雯《古歡堂集雜著・卷二・論五言律詩》:「老杜登峰造極,諸法俱備。其〈寄高三十五書記〉句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分明自道其得力處。」用法⒈義登上山峰,到達絕頂。類用在「登上頂峰」的表述上。例①在地球上,能登上聖母峰,算是登峰造極了。②今天我們就要攻上山頂,完成登峰造極的美夢。⒉義比喻成就達到極點或造詣高深精絕。類用在「技藝精湛」的表述上。例①李杜的成就在古代詩歌史上,可算是登峰造極。②像這種登峰造極的技巧都可以列入「金氏世界紀錄」了。③除了天才以外,要達登峰造極之境,都是要經過辛苦的歷練。④他的廚藝非常好,所煮的任何菜色都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⑤這些年來,功利主義發展得登峰造極,人的價值都被物化了。⑥林小弟年紀雖小,但棋藝已登峰造極,在國際棋賽中屢得名次。⑦他的捏陶技藝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泥巴在他手中好像有了生命。⑧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勝過他的舊作甚多,是他目前的登峰造極之作。⑨他完成這幅畫作後就宣布退隱,這幅畫對他來說應該就是登峰造極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