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必赋-中华成语大词典
登高必赋
【拼音】:dēng gāo bì fù
解释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示例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晋·王沈《魏书》
近义词
登高能赋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作文
登高必赋-汉语大词典
登高必赋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谓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丁卯,葬高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亦作“登高能赋”。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
南朝宋裴松之注:“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俊,称遗‘有冠世之懿……登高能赋,睹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
参见“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