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龍門-中華語文大辭典
登龍門登龙门ㄉㄥ ㄌㄨㄥˊ ㄇㄣˊdēnɡlónɡmén古代傳說鯉魚躍上龍門即化為龍(龍門:位於黃河上游,水流湍急)。典出《太平廣記‧卷四六六‧龍門》。後以「登龍門」比喻科舉考試及第,即由貧賤變富貴。[例]舊時的莘莘學子,十年寒窗苦,意在~。
登龍門-辞源3
【登龍門】也省作“登龍”。㊀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提高身價。後漢書六七 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爲登龍門。”注:“以魚爲喻也。龍門,河水所下之口,在今 絳州 龍門縣。辛氏 三秦記曰:‘ 河津一名 龍門,水險不通,魚鼈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 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爲龍也。’”唐 李白 李太白集二六 與韓荆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李商隱 李義山文集二 爲濮陽公陳許舉人自代狀:“人驚吞鳳之才,士切登龍之譽。”㊁科舉時代凡會試中式,致身榮顯,也叫登龍門。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三 貢舉:“故當代以進士登科爲登龍門,解褐多拜清緊,十數年間,擬迹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