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燭-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發燭ㄈㄚ ㄓㄨˊfā zhú①在小木片上塗有硫黃製成的引火物,猶如現在的火柴。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發燭》:「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硫黃塗木片頂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焠兒。」②點火。宋.馬永卿《嬾真子.卷五》:「看書至夜分,乃自掩火滅燭而睡,至五更初,公即自起發燭點燈著述,夜夜如此。」
發燭-辞源3
【發燭】類似火柴的引火物。削松木爲小片,其薄如紙,鎔硫黃塗木片頂分許,用以發火及代燈燭,名曰發燭,又名焠兒。宋初名引光奴。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五 發燭。參見“引光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