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條-中華語文大辭典
白條白条ㄅㄞˊ ㄊ丨ㄠˊbáitiáo1.魚名。淡水魚,體型狹長約7—14公分,側扁,頭後背側輪廓平直,背淡黑,微青,腹部略帶彎曲,呈銀白色,鱗頗細。棲於水的中、上層水域。性情兇猛,肉食性,幼魚則以浮游動物、小蝦及水生昆蟲為食,成魚以捕食其他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為江河湖泊中習見的小型魚類。多分布於自西伯利亞至越南的東亞大陸江河平原區。也作「白鰷」、「曲腰魚」、「青鱗子」、「鯛子魚」、「翹嘴鮊」。▲也作「總統魚」。2.★非正式的財務借據或收據。也作「白條子」、「白條兒」。[例]~兒不能報銷。3.★指收購部門不付現款而給出售者打的欠條。[例]禁止給售糧農民打~。4.★指禽畜宰殺後退了毛,去除內臟、頭和蹄爪的整體。[例]~雞|~豬。
白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白條ㄅㄞˊ ㄊㄧㄠˊbái tiáo①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產於淡水,大者約尺許長,形體狹長,背淡黑,微青,腹呈白色,鱗頗細,好群游於水面。也稱為「白鰷」。②大陸地區指未加蓋公家印信,非正式憑據的字條。如:「沒有原始憑證,不能隨便打個白條就可以支付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