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中華語文大辭典
白馬寺白马寺ㄅㄞˊ ㄇㄚˇ ㄙˋbáimǎsì佛教寺院。位於河南洛陽東郊。東漢永平十一年(68)興建。相傳明帝永平七年(64)遣使赴天竺(印度的古稱)求法,為紀念白馬馱經返回國都,故名。後幾度興廢,明、清兩代大幅重修,奠定今日格局。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等,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首座僧院。
白馬寺 -中国文化史辞典
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漢魏洛陽故城雍門外。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相傳蔡愔等人往西域取經,途遇天竺僧人迦葉摩騰與竺法蘭攜經東來,乃用白馬馱歸,次年建寺,因以命名。寺今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建築。山門兩側有天竺僧人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墓。寺東有齊雲塔,是一座四角密簷磚塔,高二十四米,建於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寺內有唐代經幢及元代碑刻,又有石刻彌勒菩薩像,已被盜往美國,現存於波士頓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