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魚-中華語文大辭典
白魚白鱼ㄅㄞˊ ㄩˊbáiyú1.魚名。白帶魚的別稱。體側扁呈銀白色長帶狀,故稱。魚鱗退化,無腹鰭,分布於溫、熱帶海域,為重要經濟性食用魚。也作「帶魚」。2.昆蟲名。體細扁而長,似魚,頭小,觸角鞭狀,無翅,背部有銀色細鱗。常生活在陰暗處,蛀食衣服、書籍等。也作「衣魚」、「蠹魚」。
白魚-辞源3
【白魚】㊀魚名。卽白鰷。身側扁,灰白色,生活在淡水中。傳説 周武王渡河,中流,有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或附會爲 周興滅 紂之瑞。見 史記 周紀。漢 王充 論衡 指瑞:“夫鳳麟之來,與白魚赤烏之至無以異也。……世見 武王誅 紂,出遇魚烏,則謂天用魚烏命使 武王誅 紂,事相似類,其實非也。”㊁蠹魚,又名衣魚。爾雅 釋蟲:“蟫,白魚。”疏:“此衣書中蟲也。一名蟫,一名白魚,一名蛃魚。本草謂之衣魚是也。”參見“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