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國-辞源3
【監₂國】監理國事。君王外出,太子留守,代行處理國政,謂之監國。左傳 閔二年:“(太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後也有以諸王監國的,如 五代 後唐 明宗 李嗣源、明 弘光帝 朱由崧未正式卽位前,皆稱監國。明末 魯王(朱以海)在 浙東稱監國。清末 溥儀卽位年幼,由父 醇王 載灃攝政,也稱監國。
監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監國ㄐㄧㄢ ㄍㄨㄛˊjiān guó①古代君主外出,由太子留守,代理監臨國事。《左傳.閔公二年》:「大子奉冢祀……,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國語.晉語一》:「君行,太子居,以監國也。」②當國家非常時期,新君未正大位時,由近親代理國事,稱為「監國」。如明景帝。③代幼君處理國政的人。如清末溥儀年幼,其父載澧即為監國攝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