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中華語文大辭典
相聲相声ㄒ丨ㄤˋ ㄕㄥxiànɡshēnɡㄒ丨ㄤˋ ˙ㄕㄥxiànɡshenɡ一種曲藝,以「學、說、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幽默風趣,引人發笑。內容多為諷刺。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形式,多為對口(兩人表演)相聲。
相聲 -中国文化史辞典
通過說、學、逗、唱以引人笑樂的曲藝曲種。學、逗、唱是在“說”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相聲實際上是一種以“說”為主要手段的藝術。約形成於清中葉以後,最初流行於京、津一帶,用北京話講說。現在各地亦有用當地方言講說的“方言相聲”。相聲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形式。習見的對口相聲,一逗一捧,鋪墊到一定時機,“抖”出“包袱”,散出笑料來。一般認為唐宋參軍戲為近世相聲之祖,蒼鶻之調弄參軍,制造笑料,逗人笑樂,與後世相聲性質類似。清初,北京等地也稱隔壁戲為“象聲”、“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