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烏-辞源3
【瞻烏】詩 小雅 正月:“瞻烏爰止,于誰之屋。”傳:“富人之屋,烏所集也。”疏:“此視烏於所止,當止於誰之屋乎?以興視我民人所歸,亦當歸於誰之君乎?”後因以瞻烏比喻亂世流離失所的民人。梁書 高帝紀上 永元三年令:“吾身籍皇宗,曲荷先顧,受任邊疆,推轂萬里,眷言瞻烏,痛心在目。”文選 南朝 梁 陸佐公(倕)石闕銘 序:“在 齊之季,昏虐君臨,……民怨神怒,衆叛親離,蹐地無歸,瞻烏靡託。”
瞻烏-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瞻烏ㄓㄢ ㄨzhān wū本指烏鴉聚集於在位的小人之屋,人民當求明君而歸服。語出《詩經.小雅.正月》:「瞻烏爰止,于誰之屋?」後用以比喻因亂世而無所歸依的人民。《後漢書.卷六八.郭太傳》:「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閹人所害,林宗哭之於野,慟。既而歎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瞻烏爰止,不知于誰之屋耳。』」宋.蘇軾〈五色雀〉詩:「我窮惟四壁,破屋無瞻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