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汉语大词典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晋潘岳《闲居赋》:“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
●唐白行简《李娃传》:“﹝荥阳公﹞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参见“知命”。
知命之年-中华成语大词典
知命之年
【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
解释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
~,有一子,始弱冠矣。 ★唐·白行简《李娃传》
示例
唐·白行简《李娃传》:“~,有一子,始弱冠矣。”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指50岁,用于男性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知命之年以致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晋-潘岳--《闲居赋》: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
唐-白行简--《 李娃传》: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当代-佚名--《1994年报刊精选》:按理说,早过知命之年的他,在西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治疗方法,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冒险创新。
清-西泠野樵-一三回-《绘芳录》:知命之年以后稍逊,幸禄与禄合,得失各半。
明-李日华-卷四-《六研斋二笔》:予自知命之年,从銮舆西幸,当天宝丁亥十二月,得青城上人授真元丹诀,而意未晓。
宋-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然念臣业文之外,蔑有器能,知命之年,别无嗜好,才思未减,笔力尚雄。
唐-张师素--《唐故东莞臧君夫人周氏墓志铭》:玄穹降祸,大梦忽臻,未偕知命之年,奄促泉台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