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難行易-中華語文大辭典
知難行易知难行易ㄓ ㄋㄢˊ ㄒ丨ㄥˊ 丨ˋzhīnán-xínɡyì了解事物的道理很困難,實際執行起來卻很容易。是民國政治家孫文的認識論命題,旨在破除「知之非艱,行之維艱」的舊說,從而祛除「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的陋習,勉勵國人篤實力行,奮鬥不懈, 從力行中求得真知。
知難行易 -中国文化史辞典
孫中山針對“知易行難”提出的反命題。見於1917年7月21日孫在廣東全省學界歡迎會上所作《國強在於行》的演說。他認為辛亥革命後,部分黨人意志消沉的根源,在於“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思想錯誤懈志”。為了“出國人之思想於迷津”,他於1918年冬寫了《建國方略》,從知行關系上論證“知易行難”之害和“知難行易”是“宇宙間真理”。指出“中國近代之積弱不振,奄奄待斃者,實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一說之誤也”。並舉美國獨立戰爭和日本明治維新之成功經驗,證明“行之易而知之難”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