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汉语大词典
石鼓1.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颂皇灵兮篆石鼓,万斯年兮群玉府。”
●宋苏轼《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明郎锳《七修类稿·事物·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款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
●清赵翼《拟秋狝应制》诗:“盛朝校猎成年例,石鼓岐阳岂足夸。”
参见“石鼓文”。
2.鼓形大石。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南迳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清吴伟业《闻台州警》诗之三:“石鼓响来开峭壁,干将飞去出沧浪。”
石鼓-辞源3
【石鼓】㊀相傳 周宣王時,製鼓形石十塊,上刻 史籀所作的紀功頌。現已證明爲 東周初 秦國石刻,具體年代説法不一。今存 北京 故宮博物院。詳“石鼓文”。泛指紀功頌德之鼓形石碑。全唐文二二六 張説 大唐開元十三年隴右監牧頌德碑:“頌皇靈兮篆石鼓,萬斯年兮羣玉府。”㊁山名。全國以石鼓名山者甚多,如 陝西 寶雞、廣東 東莞、安徽 廣德、湖南 衡陽等,皆有 石鼓山。多因山有大石如鼓而得名。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五五 鳳翔府、一〇一 廣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