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臠-中華語文大辭典
禁臠禁脔ㄐ丨ㄣˋ ㄌㄨㄢˊjìnluán《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列傳》:「每得一豚,以為珍膳,項上一臠尤美,輒以薦帝,群下未嘗敢食,於時呼為禁臠。」原指群臣不敢擅自食用的豬脖子肉,後比喻獨占而不許別人分享的事物。[例]視為~|莫近~。
禁臠-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禁臠ㄐㄧㄣˋ ㄌㄨㄢˊjìn luán晉元帝鎮守建康時,食物缺乏,每得一豚便視為珍品,豬脖子上的肉尤為精美,群臣不敢食而薦於帝,當時稱為「禁臠」,指帝王所鍾愛者。見《晉書.卷七九.謝安傳》。後用於比喻私自享有,不許他人染指的東西。唐.杜甫〈八哀詩.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前後百卷文,枕籍皆禁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