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中華語文大辭典
禪宗禅宗ㄔㄢˊ ㄗㄨㄥchánzōnɡ佛教宗派之一,以屏除雜念、靜坐參禪為修行方法。相傳西元5世紀由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傳入,唐宋時極盛,對宋明理學有很大影響。也作「佛心宗」。
禪宗 -中国文化史辞典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主張禪定(即止息雜慮的安靜沉思)概括了佛教全部修習而得名。又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眾生本有之佛心為目的,故亦稱“佛心宗”。創始者為菩提達摩,傳之五祖弘忍分成南北兩派:北宗神秀、南宗慧能。神秀認為“拂塵看淨”,主張漸修,要求打坐息想,拘束其心。南宗以孟子性善論改造佛教,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強調以“無念為宗”、“即心是佛”、“見性成佛”、“頓悟成佛”。禪宗認為“心”不僅是成佛的基礎,且是世界存在的依據。其“頓悟成佛”說影響很廣,故唐武宗滅佛後,佛教各派日趨沒落,唯獨禪宗盛行不衰。禪宗分南北二派後,北派數傳即衰,南派卻廣為流傳,成為禪宗正宗。後南宗又分成南嶽、青原兩系;青原系下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派;南嶽系分成溈仰、臨濟二派;臨濟派又分成黃龍、楊岐兩小派,合稱五家七宗。宋元時,禪宗傳入朝鮮、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