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治-中華語文大辭典
禮治礼治ㄌ丨ˇ ㄓˋlǐzhì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張用禮法規範和道德規範維持社會安定,要求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等都安於名位,遵守禮制,不得超越本分,以使上下和諧,保持社會安定。
禮治 -中国文化史辞典
儒家所提倡的一套統治方式,包括政治制度、社會、家庭倫理道德規範、儀式。孔子說:“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人民知禮,“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禮記·禮運》)。孔子認為禮治與法治的區別是:“道之以政(法制、禁令),齊之以刑(刑罰),民免(畏而不敢犯法)而無恥;道之以德(道德),齊之以禮(用禮統一人們思想行為),有恥且格(知羞恥而歸正)”(《論語·為政》)。禮治,實際是統治階級用“禮”這一繩索來束縛人民的反抗,並協調統治集團內部秩序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