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斗書-辞源3
【科斗書】我國古代字體之一種。又名科斗文。以頭粗尾細如科斗(蝌蚪)而名。科斗書之名,起於 漢 鄭玄,魏 晉之間,其説尤盛。魏三字石經中古文,皆頭粗尾細,是所謂科斗書者卽古文。其後 宋 句中正等效此體書 説文中古文,郭忠恕用以寫 汗ॳѯ܌呂大臨 薛尚功等用以摹寫彝器款識,下至 清人 西清古鑑仍用其體。水經注十六 穀水:“自 秦用篆書,焚燒先典,古文絶矣。魯恭王得 孔子宅書,不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蓋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耳。”
科斗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科斗書ㄎㄜ ㄉㄡˇ ㄕㄨkē dǒu shū周代的古文字。參見「蝌蚪文蝌蚪文」條。漢.孔安國〈書經序〉唐.孔穎達.正義:「科斗書,古文也。所謂蒼頡本體,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識,是為古人所為,故名。古文形多頭麤尾細狀,腹團圓似水蟲之科斗,故曰科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