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東就西-辞源3
【移東就西】彼此挪易。指只求隨時應付,不作經久之計。唐 陸贄 陸宣公集二一 論裴延齡姦蠹書:“移東就西,便爲課績;取此適彼,遂號羨餘。”也作“移東換西”。宋 朱熹 朱文公集四八 答呂子約:“若方討得一箇頭緒,……又却計較以爲未有效驗,遂欲别作調度,則恐一生只得如此移東換西,終是不成家計也。”
移東就西-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移東就西ㄧˊ ㄉㄨㄥ ㄐㄧㄡˋ ㄒㄧyí dōng jiù xī挪取一部分,貼補另一部分的不足。唐.陸贄〈論裴延齡姦蠹書〉:「由是蹂躪官屬,傾倒貨財,移東就西,便為課績。」也作「移東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