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中華語文大辭典
種姓种姓ㄓㄨㄥˇ ㄒ丨ㄥˋzhǒnɡxìnɡ1.〈書〉指宗族。[例]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之失也。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2.指印度自吠陀時代開始,因出生之種族、身分、階級、職業等之不同,而分為婆羅門(僧侶)、剎帝利(王侯武士)、吠舍(農工商庶民)及首陀羅(賤民)等尊卑貴賤各異之階級制度。也作「種姓制度」。
種姓-辞源3
【種姓】㊀指宗族。史記一一〇 匈奴傳:“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種姓之失也。故 匈奴雖亂,必立宗種。”隋書 西域傳 附國:“有 嘉良夷,卽其東部,所居種姓自相率領,土俗與 附國同,言語少殊,不相統一。”㊁古 印度劃分嚴格的等級集團。如婆羅門、刹帝利、吠奢、戍陀羅等。大唐西域記二:“印度種姓,族類羣分,而婆羅門特爲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