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声-汉语大词典
第三声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因以“第三声”指令人凄切的猿鸣声。
●唐戴叔伦《和崔法曹建溪闻猿》:“闻道建溪肠欲断,的知断着第三声。”
●唐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2.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上声。如“板”“此”“鬼”“也”等字调为第三声。
第三声-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第三声
【出典】 见“猿鸣泪沾裳”条。
【释义】 见“猿鸣泪沾裳”条。
【例句】 ①悲猿何处发,郢路第三声。(皇甫冉《赋得郢路悲猿》2803)这里以“第三声”表现猿声之悲。②闻道建溪肠欲断,的知断著第三声。(戴叔伦《和崔法曹建溪闻猿》3110)这里用“第三声”以切闻猿。③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3252)这里用“第三声”以切巴江夜猿。④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李端《送刘侍郎》3281)这里用猿啼渲染客恨。⑤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雍裕之《江上闻猿》5350)这里活用猿鸣三声典,以突出自己羁旅闻猿时的悲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