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浮气-汉语大词典
粗心浮气不细致;不沉着。
●《儒林外史》第三回:“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说话,看不得了。”
●《镜花缘》第八三回:“并且今日所行之令,一经令到跟前,全要细心,并非粗心浮气所能行的。”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粗心浮气,傲然陵人,势所难免。”
粗心浮气(2)谓办事浮躁,不细心。
●宋陆九渊《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粗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
●明焦竑《焦氏笔乘·尔雅》:“古之解经者,训其字不解其意,使人深思而自得之。汉儒尚然。至于后世,解者益明,读者益略,粗心浮气,不务沉思。”亦省作“粗浮”。
●宋叶适《丁少明挽诗》:“吟成绝妙惊人句,散尽粗浮使鬼钱。”
●明李贽《答周柳塘书》:“侗老之粗浮有可怜悯者,不妨饶舌重为注破,何如?”
粗心浮气-中华成语大词典
粗心浮气
【拼音】:cū xīn fú qì
解释
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出处
清·叶燮《原诗外篇》卷四:“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忽略古人,粗心浮气,仅猎古人皮毛。”
示例
《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傲然凌人,势所难免。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近义词
心浮气躁、粗心大意
反义词
小心谨慎、小心翼翼
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办事急躁不细心
英文
unthoughtful and r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