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蘿-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絲蘿ㄙ ㄌㄨㄛˊsī luó兔絲和女蘿。語本《文選.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與君為新婦,兔絲附女蘿。」常用以比喻締結連理。《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師生有情意,再締絲蘿;朋友各分張,難言蘭臭。」
絲蘿-辞源3
【絲蘿】卽菟絲和女蘿。詩 小雅 頍弁“蔦與女蘿”漢 毛亨 傳:“女蘿,菟絲,松蘿也。”唐 陸德明 釋文:“在草曰菟絲,在木曰松蘿。”唐 溫庭筠集三 古意詩:“莫莫復莫莫,絲蘿緣㵎壑。”菟絲松蘿爲蔓生,纏繞於草木,不易分開。詩文中常以比喻男女結成婚姻。文選 古詩十九首之七:“與君爲新婚,兔絲附女羅。”唐 范攄 雲溪友議上 真詩解:“其妻 薛媛,善書畫,妙屬文,知 (南)楚材不念糟糠之情,别倚絲蘿之勢,對鏡自圖其形,并詩四韻以寄之。”宋 范仲淹 范文正集十 祭陝府王待制文:“仰萬石之家聲,結絲蘿以相維,庶子子與孫孫,保歲寒之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