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繆-中華語文大辭典
綢繆绸缪ㄔㄡˊ ㄇㄡˊchóumóu1.纏縛。引申為修補、加固。[例]未雨~。2.篇名。《詩經‧唐風》的一篇。〈詩序〉言:「刺晉亂也。」宋‧朱熹《詩集傳‧卷三‧唐風‧綢繆》:「喜之甚而自慶之辭也。」首章以「綢繆束薪,三星在天」起興,敘述新人纏綿繾綣,透露出結婚的喜慶歡快。3.〈書〉(情意)深厚。[例]與我情~,相知久芬芳(唐‧岑參〈東歸留題太常徐卿草堂詩〉)。
綢繆-辞源3
【綢繆】㊀緊纏密繞。詩 唐風 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又 豳風 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牗户。”疏:“鄭(玄)以爲鴟鴞及天之未陰雨之時,剝彼桑根,以纏綿其牗户,乃得有此室巢。”後常以未雨綢繆喻防患於未然。㊁指情意殷勤。三國志 蜀 先主傳:“先主至 京見(孫)權,綢繆恩紀。”文選 三國 魏 吳季重(質)答東阿王書:“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㊂指深奧。莊子 則陽:“聖人達綢繆,周盡一體矣。”釋文:“綢繆猶纏綿也,又深奧也。”㊃婦女的帶結。漢書七六 張敞傳上書:“禮,君母出門則乘輜軿,下堂則從傅母,進退則鳴玉佩,内飾則結綢繆。”注:“組紐之屬,所以自結固也。”參閲 明 楊慎 丹鉛續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