綴旒-辞源3
【綴旒】㊀表率。詩 商頌 長發:“受小球大球,爲下國綴旒。”毛 傳訓爲表章,鄭 箋釋綴爲結,言 湯爲天子,與諸侯同結其心,如旌旗之旒縿結。㊁卽贅旒。喻君主爲臣下挾持,大權旁落。後漢書五九 張衡傳 應閒:“夫戰國交爭,戎車競驅,君若綴旒,人無所麗。”注:“公羊傳曰:‘君若贅旒然。’旒,旂旒也,言爲下所執持西東也。”亦作“綴斿”。漢書 五行志:“後爲 溴梁之會,諸侯在而大夫獨相與盟,君若綴斿,不得舉手。”注:“言爲下所執,隨人東西也。”參見“贅旒”。
綴旒-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綴旒ㄓㄨㄟˋ ㄌㄧㄡˊzhuì liú①旌旗的垂飾。引申有表率、歸依之意。《詩經.商頌.長發》:「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②旗旒為臣下所執持,故比喻國君為臣下所挾持,大權旁落或處境危殆。《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君若綴旒,人無所麗。」《文選.劉琨.勸進表》:「國家之危,有若綴旒。」也作「贅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