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語-辞源3
【綺語】佛教語。稱藻飾或不實之詞。漢 安世高譯 長阿含十報法經下:“惡行何等爲十?一爲殺,二爲盜,……七爲綺語,八爲癡,九爲瞋,十爲邪意。”法苑珠林一〇五 五戒 戒相:“又 成實論云:雖是實語,以非時故,卽名綺語。或是時以隨順衰惱無利益故,或雖利益以言無本,義理不次,惱心説故,皆名綺語。”後來也稱描摹敘記男女私情的詩文文字爲綺語。參見“十惡㊁”。
綺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綺語ㄑㄧˇ ㄩˇqǐ yǔ①多藻飾的文詞。宋.蘇軾〈海市〉詩:「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②佛教用語。指歪邪不正、沒有意義的言詞。《大乘義章.卷七》:「邪言不正,其猶綺色,從喻立稱,故名『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