縷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縷衣ㄌㄩˇ ㄧlǚ yī細絲做的衣服。通常用來指華貴的衣服。宋.無名氏《梅妃傳》:「懶蟬鬢之巧梳,閑縷衣之輕練。」
金縷衣-辞源3
【金縷衣】㊀以金絲織成或刺繡而成的衣服。玉臺新詠九 南朝 梁 劉孝威 擬古應教:“青鋪綠瑣琉璃扉,瓊筵玉笥金縷衣。”㊁曲調名。原特指 才調集二缺名 雜詞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唐 杜牧 樊川集一 杜秋娘詩“秋持玉斝醉,與唱 金縷衣”兩句下自注卽引此詩,不署撰人。五代 後蜀 韋縠 才調集二、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八十等錄此詩亦作佚名。詩意本是表達愛情,然據 杜牧詩並注,李錡 杜秋娘常唱此辭,則取其首兩句,勸人及時行樂,莫問世事。因首句有“勸君莫惜金縷衣”,後人便取“金縷衣”名此詩以勸人。如 宋 蘇軾 分類東坡詩二一 臺頭寺送宋希元:“日夜更歌 金縷曲,他時莫忘 角弓篇。”又名勸少年、金縷詞、金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