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官-汉语大词典
纳官1.向官府交纳谷物。
●《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唐孔颖达疏:“待秋收,然后取民新谷,以纳官也。”
2.捐官。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乃知道士之纳官,皆为琴也。”
3.授官。
●《国语·越语上》:“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
韦昭注:“官,仕也,仕其子而教,以廪食之也。”官,一本作“宦”。
纳官-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纳官
官名。始见《尚书·尧典》,以宣达帝命为职。王莽改制,据以设纳言将军。北周改官制,先改侍中为御伯中大夫,继又改为纳言。后又另置侍中为加官。隋文帝以父名忠,避讳不用“中”字,又改侍中为纳言。唐武德四年(621),仍改为侍中。光宅元年(684),又改为纳言。神龙元年(705)复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