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令人罗氏墓表》:士佺兄弟生不及养,已负终天之痛矣。
明-王绅--《滇南恸哭记》:绅之初志,锐欲访求遗殖,归葬先垄,以襄大事,不幸岁久事殊,以至此极……因忍死备记于简,以志不忘终天之恨。
明-归有光--《滇南恸哭记》: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
元-姚燧--《唐州知州杨公墓志铭》:不得见先人属纩,已抱终天之恨;不得公铭,亦不可复食息人世矣。
清-西周生-七六回-《醒世姻缘传》:既亲家得了重病,姐夫就该昼夜兼行,万一尚得相见,免得终天之恨。
近代-梁启超--《三十自述》:余方游学省会,而时无轮舶,奔丧归乡,已不获亲含殓,终天之恨,莫此为甚。
现代-钱锺书-一-《围城》: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小不忍而成终天之恨。
明-高则诚--《琵琶记·一门旌奖》:卑人空怀罔极之思,徒抱终天之恨。
明-张岱--《琅嬛文集·二·越山五佚记·黄琢山》:谢康乐素有山水之癖入山搜剔,惟恐不深,而咫尺雁山,足迹不得一至,康乐有知,应抱终天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