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明行修-汉语大词典
经明行修1.经学博洽,德行美善。
●《汉书·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后汉书·寇恂传》:“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明史·太祖纪三》:“丁丑,遣人访经明行修之士。”
2.古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科》:“汉辟士四科:德行志节、经明行修、明晓法律、刚毅明勇。”
●宋苏轼《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奏议》:“其经明行修一科,亦乞详议,早行废罢。”
经明行修-中华成语大词典
经明行修
【拼音】:jīng míng xíng xiū
解释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出处
《汉书·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示例
今博士皆~,一国清选。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元-郑元佑--《颍昌书院记》:凡书院所宜有者无不备,官设山长固不问,若训导之师,则慎严其选,必经明行修可以成就人才者。
清-张之洞--《致陶春海》:经学为院中首席,事赅体用,最切身心,必须经明行修,始足楷模多士。
清-张廷玉等--《明史·太祖纪三》:丁丑,遣人访经明行修之士。
西晋-陈寿-二四-《三国志·高柔传》:柔上疏曰:“……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
南朝宋-范晔-一六-《后汉书·寇恂传》: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
清-蒋士铨--《忠雅堂集·诗集四·甲戌·送万芝堂官怀柔》:送君南浦四载前,经明行修君人燕。
当代-朱子彦--《司马懿传》:东汉时期,整个社会形成了研治经学的风气,要从政起家就必须“经明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