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jīng)典(diǎn)-文言同义辨析
经(jīng)典(diǎn)
“经”、“典”都指旧时尊崇为典范的著作,都是名词。两词可连用,指作为典范的经书。现在也沿用“经典”这个词,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但两个词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同。
“经”的本义是织物上的纵线,与“纬”相对。《说文》:“经,织也。”右旁的“ (巠)”,金文作“ ”,象织机上的直丝形。由于织物时经线是纬线运行的依据,经典著作也是人们言行的依据、统帅一切的思想准则,因而“经”可引申为“经典”。汉以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代表作尊崇为“经”(《易经》、《诗经》、《书经》、《礼经》、《春秋》为《五经》),如《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又如《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该句中的“经”也指此。
“典”的本义是“重要的文献、典籍”,成语“数典忘祖”的“典”就是这个意思,又如《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在这个意义上,“经”和“典”为同义词。
“经”从经线是纬线必须通过的地方否则就织不成布这个意义引申为“经过”、“经历”,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梦溪笔谈·雁荡山》:“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两诗句中的“经”、“经行”都是这个意义。“经”还因人和动物体上的经脉分布好像织布机上的经纬线互相交错一样而引申为“经脉”,如《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 乎”句中的“技(枝)、经、肯、綮”都是指经络肌肉坚韧聚集之处。“经”的这些意义是“典”所没有的。
“典”可引申为“典章”、“法制”的意义,如《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也指“前代的文物、制度、故事”,如“用典”、“典故”。又可引申为“典礼”,如“开国大典”。“典”的这些意义是“经”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