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雀-汉语大词典
罗雀1.形容门庭寂静或冷落。
●唐白居易《寄皇甫宾客》诗:“卧掩罗雀门,无人惊我睡。”
●宋刘克庄《凤凰阁》词:“安用羡伊结驷,叹侬罗雀。”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月余,试毕贾归,地可罗雀矣。”
参见“门可罗雀”。
2.喻用尽办法搜刮财物。
●梁启超《岁暮感怀》诗:“近闻诛敛空罗雀,傥肯哀鸣念泽鸿。”
参见“罗雀掘鼠”。
罗雀-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罗雀
【出典】 《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赞》“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释义】 司马迁有慨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在评论汲黯与郑当时文字中引翟公语。言其有权有势时宾客盈门;当其失势时则门前可以设罗网捕雀。后遂用“罗雀”形容人失势后门庭冷落,绝少宾客。
【例句】 ①门外可罗雀,长者肯来寻。留君且住,听我一曲楚狂吟。(沈瀛《水调歌头》[门外可罗雀]1652)这里用“门外罗雀”形容自己门庭冷落,很少客人往来,因而对于“长者”来访十分感激。②安用羡伊结驷,叹侬罗雀。呼便了、沽来更酌。(刘克庄《凤凰阁》[元规端委]2639)这里用“罗雀”典,表示自己并不为门前冷落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