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羅浮宮ㄌㄨㄛˊ ㄈㄨˊ ㄍㄨㄥluó fú gōng法國舊王宮。為 louvre 的音譯,位於巴黎市中心,賽納河北岸,面積約十九點七平方公里。菲利浦二世(西元1180~1223)時始建,經歷代國王增建,至十九世紀完成。西元一六七八年路易十四遷居凡爾賽宮,羅浮宮初次公開開放。一七九一年五月,正式成立羅浮宮博物館。也譯作「盧佛爾宮」、「盧夫宮」、「盧甫耳宮」。
羅浮宮博物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羅浮宮博物館(Le louvre)ㄌㄨㄛˊ ㄈㄨˊ ㄍㄨㄥ ㄅㄛˊ ㄨˋ ㄍㄨㄢˇluó fú gōng bó wù guǎn法國國家博物館及藝術品展示館,座落於巴黎市中心,建於西元一五四六年,法國大革命後,開始收藏藝品畫。一八四八年正式納編為國有。收藏畫約三十萬件,包含一、希臘、羅馬古物。二、東方古物。三、埃及古物。四、中古文藝復興與現代雕塑、繪畫、裝飾器物等。舉世聞名的作品如〈斷臂維納斯大理石雕像〉、〈蒙娜麗莎的微笑〉、〈拾穗〉、〈晚禱〉等皆藏於此,素有「世界美術館之冠」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