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中華語文大辭典
羅漢罗汉ㄌㄨㄛˊ ㄏㄢˋluóhàn阿羅漢的簡稱:1.指依照佛法修習,達到涅槃的聖者。自佛陀以來,至今已有成千上萬的弟子成就阿羅漢正果。[例]五百~塑像。2.釋迦牟尼的稱號之一。也特指十八羅漢(如來佛弟子十六人加民間添加的降龍、伏虎二羅漢)。
羅漢-辞源3
【羅漢】佛教語。梵文的音譯。也譯作阿羅漢。1.小乘佛教修證的果地。共九等,第五等生“捨念清淨地”,得阿羅漢果,但能折服現行煩惱,不能還滅根本煩惱及所知障。若於此發廣大心,可入佛乘。唐釋 慧琳 一切經音義二五:“阿羅漢,此云無生,或云殺賊(指煩惱),業結斯亡,已超三有。”2. 釋迦牟尼的弟子中稱阿羅漢的有 舍利弗等十六人,其名字見 法苑珠林四十 羅漢部。其後或增至十八、百零八以至五百之數。阿彌陀經:“一時佛在 舍衛國 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衆所知識。”參見“十八羅漢”、“五百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