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中華語文大辭典
羽衣ㄩˇ 丨yǔyī1.樂曲名。唐代宮廷舞曲,經玄宗改編增飾並配上歌詞和舞蹈,天寶十三年改名為〈霓裳羽衣曲〉。其內容描寫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的形象。2.〈書〉道士或神仙所穿的衣服;借指道士。[例]閶闔開,天衢通,被我~乘飛龍(三國魏‧曹植〈平陵東行〉)︱忽有~詣門,延之與語(宋‧錢易《南部新書‧丙》)。3.〈書〉指輕盈飄逸的衣衫。[例]吳刀楚製為佩褘,纖羅霧縠垂~(南朝宋‧鮑照〈代白紵舞歌詞〉四首之一)。
羽衣-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羽衣
【出典】 《汉书》卷二十五《郊祀志》: “乃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又以卫长公主妻之,金十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弟,使者存问共给,相属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视不臣也。”唐·颜师古注曰: “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仙飞翔之意也。” 又,晋·王嘉《拾遗记》卷四《燕昭王》: “四年,王居正寝,召其臣甘需曰:‘寡人志于仙道,欲学长生久视之法,可得遂乎?’需曰:‘臣游昆台之山,见有垂发之叟,宛若少童,貌如冰雪,形如处子,……今大王以妖容惑目,美味爽口……而欲却老云游,何异操圭爵以量沧海,执毫厘而回日月,其可得乎!’昭王乃撤色减味,居乎正寝,赐甘需羽衣一袭,表其墟为‘明真里’也。”又,参见“黄鹤”条。
【释义】 羽衣为神仙的衣服,也可以是道士的服装。又,荀瑰在黄鹤楼遇仙,仙着羽衣虹裳。
【例句】 羽衣轻,霓旌迅,有十二金童接引。(马致远等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第一折〔赚煞〕)羽衣是天上“金童”穿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