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習-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翕習ㄒㄧˋ ㄒㄧˊxì xí①威盛的樣子。《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隆貴翕習,積富無崖,據巧蹈機,以忘其危。」《文選.左思.蜀都賦》:「亦以財雄翕習邊城。」②親近。《晉書.卷四八.閻纘傳》:「賈謐小兒,恃寵恣睢,而淺中弱植之徒,更相翕習,故世號魯公二十四友。」
翕習-辞源3
【翕習】㊀盛貌。文選 漢 王文考(延壽)魯靈光殿賦:“祥風翕習以颯灑,激芳香而常芬。”又 晉 左太沖(思)吳都賦:“荆豔 楚舞,吳愉 越吟,翕習容裔,靡靡愔愔。”㊁急疾貌。文選 晉 張茂先(華)鷦鷯賦:“飛不飄颺,翔不翕習。”唐 李周翰 注:“翕習,急疾貌。”㊂親近,習熟。晉書 閻纘傳上疏:“賈謐小兒,恃寵恣睢,而淺中弱植之徒,更相翕習。”唐 元稹 長慶集二 陽城驛詩:“聲香漸翕習,冠蓋若雲浮。”㊃會聚。晉書 傅玄傳附 傅咸:“比四造詣,及經過尊門,冠蓋車馬,填塞街衢,此之翕習,旣宜弭息。”全唐詩一三五 綦毋潛 題栖霞寺:“龍蛇爭翕習,神鬼皆密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