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綵-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翦綵ㄐㄧㄢˇ ㄘㄞˇjiǎn cǎi①剪裁花紙或布帛。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立春之日,悉翦綵為鷰以戴之,帖宜春二字。」②在建築物落成,道路橋梁啟用,或商店、展覽會開幕時,舉行剪斷彩帶的儀式。也作「剪綵」。
翦綵-辞源3
【翦綵】翦裁綵帛或綵紙。南朝 梁 宗懍 荆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爲人日,以七種菜爲羹,翦綵爲人,或鏤金薄(箔)爲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立春之日,悉翦綵爲鷰戴之。”唐 李白 李太白詩四 白紵辭之三:“吳刀翦綵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宋 梅堯臣 宛陵集四 立春在元日詩:“綴條花翦綵,插户柳生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