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中華語文大辭典
老馬識途老马识途ㄌㄠˇ ㄇㄚˇ ㄕˋ ㄊㄨˊlǎomǎ-shìtúㄌㄠˇ ㄇㄚˇ ㄕˊ ㄊㄨˊlǎomǎ-shítú《韓非子‧說林上》記載:管仲隨齊桓公出征,在回程時迷路,管仲讓老馬走在前頭,找到了原路。後比喻經驗豐富的人,熟悉情況,能起引導作用。[例]他~,做事很少有差錯。
老馬識途-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老馬識途㊣ㄌㄠˇ ㄇㄚˇ ㄕˋ ㄊㄨˊlǎo mǎ shì tú熟門熟路暗中摸索老馬知道老馬知道、識塗老馬識塗老馬、老馬識塗老馬識塗、識途老馬識途老馬釋義老馬認得走過的路。典出《韓非子・說林上》。後用「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典源《韓非子・說林上》管仲①、隰朋②從桓公③伐孤竹④。春往冬反⑤,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注①管仲:管夷吾(?∼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世稱為「管子」。②隰朋:生卒不詳,齊國大夫,曾助管仲佐桓公完成霸業。諡成子。隰,音ㄒㄧˊ。③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時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④孤竹:春秋時國名,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至熱河省朝陽縣一帶。⑤反:通「返」,回來。典故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書證①《東周列國志・第二一回》:「臣聞老馬識途,無終與山戎連界,其馬多從漠北而來,可使虎兒斑擇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隨之,宜可得路也。」用法義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褒義。類用在「經驗豐富」的表述上。例①放心吧!小王老馬識途,不會迷路。②有老馬識途的老王領隊,我們不會迷路。③識認古文字,他老馬識途,我則沒啥經驗。④買賣骨董,得找位老馬識途的仲介,不可隨便。⑤團中就你老馬識途,這次旅遊理當由你作導遊。⑥投資股票,你是老馬識途了,請給我一點指導吧!⑦這座捷運站出口那麼多,要不是老馬識途,必然迷路。⑧進入森林後,他老馬識途般地帶著我們穿梭在羊腸小徑之中。⑨教授老馬識途的經驗,正是帶領我們探索學術奧祕的最佳指引。⑩原盼他老馬識途,沒想到竟然和我們一樣初遊此地,這下可要冒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