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汉语大词典
而上1.以上。表示品位、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易·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唐韩愈《原道》:“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2.以上。表示时间在前的,犹以前。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二》:“三代而上之为帝者视其德,三代而下之为帝者视其才。”
形而上 -中国文化史辞典
指無形或未成形質。語出《易·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宋程頤用“理”稱“道”,用“氣”稱“器”,並對《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作了與魏王弼不同解釋。王弼注“一”為“無”。程頤說“所以陰陽者是道也;陰陽,氣也。氣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二程遺書》卷十五)。南宋朱熹說:“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子文集·答黃道夫書》)。明清之際王夫之論證了“形而上”的物質性:“形而上者,非無形之謂。既有形矣,有形而後有形而上。無形之上,亙古今、通萬變、窮天窮地、窮人窮物,皆所未有者也”(《周易外傳》卷五)。清代戴震對《系辭上》也作了唯物的解釋,他認為陰陽即“道”,“形謂已成形質,形而下猶曰形以後。陰陽之未成形質,是謂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孟子字義疏》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