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珍本 -中国文化史辞典
指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後,武英殿用木活字刊印的書籍。又稱武英殿聚珍本。當時管理武英殿刻書事務的四庫館副總裁金簡,鑒於所刻書籍繁多,雕刊不易,建議用活字印行,就刻木質單字二十五萬餘個。乾隆以活字與死字對稱不雅,改稱聚珍。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共印成一百三十四種,連先前雕版刻印的共一百三十八種,這就是《聚珍版叢書》的最足本。每半葉九行,行二十一字。版心白口,口下右方有校勘官姓名。嘉慶年間又用活字排印了一些書,行款版式與乾隆印本有所不同。版心下沒有校勘人姓名,世稱聚珍版單行本。後來浙江、江西、福建等省的布政使衙門,都有照武英殿聚珍本複刻印書,也稱聚珍本。這些書雖名為聚珍,實是雕版,不是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