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聽事ㄊㄧㄥˋ ㄕˋtìng shì治理政事。《漢書.卷八.宣帝紀》:「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試功能。」也作「聽政」。聽事ㄊㄧㄥ ㄕˋtīng shì①處理政事,判斷是非曲直。《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②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私人住宅大廳也沿用此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溼。」也作「廳事」。
聽事-辞源3
【聽事】㊀聽取他人言辭而處理事情。禮 少儀:“適有喪者曰比,童子曰聽事。”疏:“童子未成人,……但來聽主人以事見使。”漢書 宣帝紀 地節二年:“(宣帝)乃復使 樂平侯 山領尚書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㊁廳堂。指官府治事之所,後也指私宅大廳。漢 應劭 風俗通九 怪神:“彬還聽事,思惟良久。”世説新語 ॳѥ²:“主已知 子猷(王徽之)當往,乃灑掃施設,在聽事坐相待。”也作“廳事”。三國志 吳 諸葛恪傳:“出行之後,所坐廳事屋棟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