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班固等--《汉书·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唐-顾况--《张公行状》:陛下履丰亨豫大之期,固常忧风俗侈靡而下戒饬之诏矣,然而背本趋末,日甚一日,流荡而不返。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东汉-班固等--《魏相传》: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
现代-范文澜、蔡美彪等-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中国通史》:汉文帝时,贾谊、晁错都主张驱游食之民(小工商)归农,认为背本趋末的人太多了。
宋-虞俦--《轮对札子》:汉兴,承秦奢侈之弊,而民背本趋末,于是文帝躬节俭以移风俗。
宋-朱熹--《读唐志》: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不求知道养德以充其内。
元-王恽--《社坛记》:呜呼!社礼之废久矣,背本趋末者众矣。
bèi běn qū mò
1、你的发言背本趋末,我听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你想说明什么。
2、“采金多,则背本趋末者众,不宜诱之。
3、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为陛下之忧,臣相罪当万死。
4、起码可以肯定,这个人或部门在材料的枚举中,是背离了根本,是背本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