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餅-辞源3
【胡餅】猶今之燒餅。其製作之法出於胡地,故名。三國志 魏 閻溫傳 注引 魏略 勇俠傳:“時(趙)息從父 岐爲 皮氏長,聞有家禍,因從官舍逃,走之 河閒,變姓字,又轉詣 北海,著絮巾布袴,常於市中販胡餅。”後趙 石勒諱胡字。改稱麻餅。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十八 寄胡餅與楊萬州詩:“胡麻餅樣學京都,麵脆油香新出爐。”參閲 宋 高承 事物紀原九、吳曾 能改齋漫錄十五 胡麻餅。
胡餅-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胡餅ㄏㄨˊ ㄅㄧㄥˇhú bǐng上撒胡麻的燒餅。因來自胡地,故稱為「胡餅」。《太平廣記.卷一九三.虯髯客》:「靖出市買胡餅,客抽匕首,切肉共食。」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二齣》:「俺已飢了,可取些胡餅來吃。」也稱為「麻餅」。